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 中国作协名誉委员、北京市作协名誉主席、著名作家浩然,2月2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,享年76岁。 浩然原名梁金广,祖籍河北省宝坻县单家庄(现属天津市),1932年3月出生于开滦赵各庄矿区。他自幼立志于文学创作,1949年开始写作,走自学成才的道路。

  “写农民,给农民写”,“深入一辈子农村,写一辈子农民,给农民当一辈子踏实代言人。”是他一生的誓言和奋斗目标。浩然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《艳阳天》、《苍生》、《乐土》、《活泉》、《圆梦》等。浩然为文学事业的繁荣,为发现、扶植、培养文学人才做出了努力。

   浩然1964年调入北京市作协从事专业创作,1997年5月当选为北京市作协主席,2003年9月后任北京市作协名誉主席。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,中国作协党组书记、副主席金炳华等前往浩然家中吊唁。 浩然生平 浩然本名梁金广,祖籍河北宝坻,生于开滦赵各庄矿区,在蓟县王吉素村长大。

  中共党员。1946年参加革命工作,当过8年村、区、县基层干部。1954年-1964年先后在《河北日报》、《友好报》(俄文)和红旗杂志社任新闻记者、编辑。先后任中国文化传播发展促进会会长,中国作协理事,全委会名誉委员,中国大众文学学会副会长,北京市文联副主席,市作协主席,三河市文联主席及《北京文学》、《大平原》和《苍生文学》杂志主编。

   浩然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,195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,出版了70余种著作。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《喜鹊登枝》,长篇小说《艳阳天》、《金光大道》、《苍生》、《乐土》、《活泉》、《圆梦》等。著作被改编成电影、电视剧、小说连播节目及连环画册,被译成多种少数民族文字和外文,在日本、法国等国翻译出版。

  《大肚子蝈蝈》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,《苍生》获首届中国大众文学特等奖。 浩然是生活在农民中间、为农民而写作的作家,作品充满了民间文化的乡土气息。“写农民,给农民写”、“深入一辈子农村,写一辈子农民,给农民当一辈子踏实代言人”是他一生的誓言和奋斗目标。

  有学者评论他的作品“是很形象的中国农村近半个世纪的图画”、“写出了个人和社会的双向的真实”、“是朴实无华的自传体,给人绚烂至极,归于平淡的艺术感受”、“具有史料性和艺术性两方面的价值”。 刘恒对浩然辞世表示哀悼 本报讯 著名作家浩然20日早上在北京辞世,享年76岁。

  因浩然曾担任北京市文联副主席,市作协主席及《北京文学》杂志的主编,记者第一时间联系《北京文学》现任主编刘恒,他表示自己正在沪宁高速上,但用短信回复了记者提问。 刘恒说,浩然是自己所尊重的前辈作家之一,他不仅是众所周知的农民作家,也是一个浪漫主义作家,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中国文学做出了应有的贡献。

  长篇小说《艳阳天》是他的巅峰之作。他早期的中短篇小说也有广泛影响。他表示自己很喜欢浩然朴素生动的笔法,也很钦佩他对乡土生活和乡亲们的热爱。 刘恒回忆说,浩然为人朴实耿直,生活节俭低调。他和浩然是邻居,所以一向敬重他的人品,也愿意尊其所长。他的离去是文学的损失,也引起友人的伤感。

   刘恒最后表示,希望浩然的家属节哀,并祈祷他的在天之灵安息。 (心语) 苗得雨忆浩然与我的一段情 苗得雨老先生作为山东文学界的老前辈,和浩然有着多年交情。浩然去世的当天,记者连夜采访到苗老。谈起浩然,他表示:“他是个谦虚、勤奋的人,从不张扬,成名多年始终保持质朴的本色。

  ” 苗老先生告诉记者:“大概是1977年或者1978年的时候,他来过济南。当时,我在《山东文学》工作,专门陪同他。浩然说,咱不逛景(区)逛逛书店吧。进了书店,他专买山东作者的书。有一些小薄册子,作者也不太知名,我问他‘这些小册子你还看吗?’他说‘看’。

  还说,小册子也不一定不好啊!这一次,浩然总共买了几十本书。苗老说,他后来写过一篇回忆文章,谈到这个细节,他认为浩然能够“广泛吸收,必定深厚”。 苗老说,“我和浩然应该差不多同岁。起初是作为读者喜欢他的书,后来是作为编者向他约稿。然后,又见到他本人,也很欣赏他的为人。

  ” 苗老回忆说,“浩然大概在1958年,曾下放到山东昌乐南部与安丘搭界的一个叫东流水的村子。在那儿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,那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,浩然很多作品就是以那儿为背景的。有一个短篇,叫《送菜籽》,写的就是东流水一位男青年给女青年送菜籽,产生了爱情的故事。

  还有后来的长篇像《金光大道》、《艳阳天》等,都有在东流水村生活的影子。当地专门建了一个浩然书屋。那一辈的老人、还有一些当年的学生,常常念起他,会说当年老梁(浩然原名梁金广)在的时候,怎样怎样……” 谈起浩然的写作,苗老说,“浩然是个非常勤奋的人,他一天写1万多字,那时没有电脑,只能用手写。

  他写字很工整,一部长篇用不了一年,这在那个年代是个了不起的速度。”苗老还说,“我记忆中只有巴尔扎克能一天写一万字。” 谈起浩然,苗老充满了怀念,“他这个人很朴实,即便后来名气大了,也没有什么架子。我做编辑时,有一次曾经对他的稿子做了不少修改。

  当时他已经全国闻名了,我曾对此事有顾虑,担心他会计较。事后提起,没想到他说,编辑改作者的稿子,不是天经地义嘛!还说,自己只有心存感激。” (本报记者 张丽)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片面性 有人说浩然因为《艳阳天》和《金光大道》而成为中国作品发行量最大的作家,有人说他是“文革”时期的唯一得意分子、是“四人帮”的帮凶,有人说他必须忏悔,有人说该为他骄傲。

  面对争议,晚年的浩然心情不好,表态讳莫如深: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片面性。 文革初期,被军宣队为主的工作组推举为市文联革委会副主任。老舍沉湖前一天被红卫兵揪斗,他借口说老舍是“现行反革命”需送派出所,保护了老舍。成立红卫兵组织,保护本单位作家,不让外单位组织来抄家、批斗。

  文革中,仍坚持写作《金光大道》一部(1972)、二部(1975)、三部(1976)、四部(1977)。小说《艳阳天》在文艺极度萧条时被改编为同名电影(长春电影制片厂1973年出品,导演林农,主演张连文、郭振清、张明子、马精武)。1972年奉命写作出版了表现西沙自卫反击战的中篇诗体小说《西沙儿女》上下篇和《百花川》。

  1976年9月成为文学界唯一参加毛泽东治丧委员会的代表。常以“文学工作者”、“文化界人士”名义参加外事接待、见诸报端,曾出访日本。 粉碎“四人帮”以后,受到清查,被解除了全国人大常委委员职务。结论是“不是帮派分子,在文革中摔了跤,但没有完全陷进去”。

  还是有人肯定他“没有借此踹别人”,“还能把握住自己”,“是个好人”。 1977年离开北京下了乡。1980年以来曾出版了长篇小说《山水情》(又名《男婚女嫁》)、《晚霞在燃烧》、《乡俗三部曲》(《乐土》、《活泉》、《圆梦》)和十五部中篇小说,1985年出版了三卷本《浩然选集》(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)。

  曾任北京作协主席、《北京文学》主编。有人评论“《苍生》还是有思想局限,对改革开放理解不是很透,对合作化留恋得太多”。被认为“擅长刻画安分守己、吃苦耐劳的农民”,“作品充满民间文化的泥土气息”。 1998年秋答记者问时,谈到准备写自传,要“说清楚”自己“不是蟊贼,不是爬虫,而是一个普通的文艺战士,一个有所贡献、受了伤的文艺战士”。

  

  其中对昔日辉煌的留恋(小说发行350万册),对《艳阳天》、《金光大道》的肯定性评价(称“真实记录了那时的社会和人,那时人们的思想情绪”),引起了广泛的批评。2000年出版《浩然口述自传》(华艺出版社)。 (参考资料:祖丁远《浩然近事》,《人间》1987年12期,重庆出版社;陈徒手《浩然:艳阳天中的阴影》,《人有病天知否》,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)。